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逻辑
来源:人民日报
党的十八大报告是一部洋溢着科学精神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报告指出:90多年来,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革命建设改革伟大胜利,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习近平同志1月5日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上发表重要讲话,对社会主义从无到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外国到中国,特别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艰辛探索到破浪前进的历程和经验进行了系统回顾,雄辩地说明了我们党在推进革命建设改革进程中,是怎样经过反复比较和总结,历史地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的;是怎样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的;是怎样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党的十八大报告和习近平同志的重要讲话,深刻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逻辑。循着历史发展的轨迹,深入研究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特别是9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奋斗探索的历史,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的合理性、发展的规律性和胜利的必然性,对于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进一步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的合理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90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是改革开放30多年实践的根本总结,凝结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根本的梦想,也体现着近代以来人类对社会主义的美好憧憬和不懈探索。回顾世界和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曲折历史,就能更加清楚地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的合理性。
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社会主义作为承载人类美好理想的社会思潮已存在近500年的时间。到19世纪初,已形成以法国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流派。19世纪中叶,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空想社会主义的合理成分,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使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20世纪初,列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使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飞跃。从此,社会主义的时代洪流汹涌澎湃,改变了20世纪以来的世界格局。
向社会主义方向前进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近代中国屡遭西方列强的侵略和蹂躏,逐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了救国救民,不同阶级、不同社会阶层、不同政治力量,提出并实践过各式各样的救国方略。但无论是旧式的农民起义还是封建统治阶级的自救,无论是资产阶级的改良还是革命,都不能担负起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历史使命。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处在苦闷和彷徨中的中国人民指明了全新方向。走俄国人的路,向社会主义方向前进,成为近代中国社会演变的必然结论和中国人民的郑重选择。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