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文化 >> 正文

南阳医专校园道路名释

发布者:佚名 [发表时间]:2012-03-29 [浏览次数]:

1、滋兰路、树蕙路:出自屈原《离骚》。屈原是我国战国时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品,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最长的抒情诗。诗中表现了诗人的进步思想、政治主张、高贵品质和干练才能。他的政治理想是使祖国独立富强,统一长期分裂的祖国,达到所谓的唐虞三代之治。他把这种理想称之为“美政”。他主张修明法度,举贤荐能。他在楚国任左徒时实践了自己的主张。诗中写到:“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冀枝叶之峻茂兮,愿俟时乎吾将刈”。意思是说:“我曾栽种了大片的春兰,又种植了百亩的秋蕙,田里还有芍药和揭车香草,还间种了些马蹄香和白芷,盼望等待它们枝叶长得繁茂了,等到合适的时候,我就把它们收割。”诗中用种植香草比喻培养人才。1998年,原国家教育部副部长张保庆到我校视察工作时,曾欣然为学校题词“滋兰树蕙,育人兴国”,希望我校能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优秀医学人才。此路的命名意即在此。

2、丽康路:出自张衡的《南都赋》。张衡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科学家、文学家、发明家和政治家。东汉南阳西鄂人(今南阳市石桥镇夏村),曾任尚书和河间相等职。他“天资睿哲,敏而好学,如川之逝,不舍昼夜。道德漫流,文章云浮,数术穷天地,制作侔造化,奇技伟艺,磊落焕炳。”他“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伙,而耻智之不博。”他发明的浑天仪、地动仪,比欧洲早1700多年,被誉为“科圣”。文学方面,著有《东京赋》、《西京赋》(合称《二京赋》),描写了东汉时期洛阳和长安的繁华景象。南阳是当时的陪都,张衡在《南都赋》中生动地描绘了故乡南阳郡的社会面貌、人民生活和民间风俗。开篇“于显乐都,既丽且康,陪京之南,居汉之阳。割周楚之丰壤,跨荆豫而为疆。体爽垲以闲敞,纷郁郁其难详”。意为“名城南阳是多么雄伟壮丽的好地方啊!它山河壮丽,物产丰富。位于国都洛阳的南面,汉水的北面,占据着周楚之间的肥土沃野。它北接豫州,南连荆襄,地势高爽,开阔宽敞。它繁荣的景象难以用语言说尽”。此路摘“既丽且康”之句中“丽”“康”命名,寓南阳医专美丽康乐之意。

3、厚德路:出自《周易》乾卦和坤卦的象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象辞是如何根据某一卦的基本观念而行动的解释。乾为天,乾卦为阳,阳为刚,天行表现出刚健。君子由此也应该表现出刚健,自强不息,在命运面前不低头,不懈奋斗进取。坤为地,坤卦表明:大地是万物的载体,它顺应客观必然性,以无限的胸怀和无比肥厚的土壤养育了世间的一切。坤卦给人们的启示是:厚德载物,要求君子要象大地一样顺应天道变化的规律,以崇高宽厚的道德容人容物,默默为人类奉献。以厚德路命名,意在勉励青年学生培养宽厚的品德,立志为祖国医学事业献身。

4、杏林路:晋代葛洪《神仙传》第十二卷记载:三国时神医董奉医道高明,技术精湛,他居山不种田,为人治病不索诊金。如遇危重病人,治愈后,让患家栽五棵杏树;看好轻病,栽一棵杏树。几年后,杏树郁然成林,达几十万株。杏子成熟时,董奉对前来买杏的人,不收钱币,而以谷子交换,他用换来的谷子救济贫困百姓。之后,人们看到杏林便联想起医德高尚的董奉,由此,后人将给人健康保证的中医界称为杏林。杏林现已成为医界的别称,以杏林路命名意在培养青年学生良好医德。

5、尚机路:“尚”:崇尚,尊重。“机”:张仲景名。张机,字仲景,东汉南阳郡涅阳人。少慕医道,师从同郡张伯祖习医,尽得其传,于宛襄一带名声鹊起,誉过其师。汉灵帝时举孝廉,官至长沙太守。东汉末年,战乱频繁,瘟疫横行,十室九空。他伤横天之莫救,感往昔之沦丧,弃官从医,精研医学。他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历时数年,撰写了旷世医著《伤寒杂病论》,凡一十六卷,奠定了辩证论治的基础,开创了理法方药的先河,被后人尊为医圣。以尚机路命名,寓崇尚医圣张仲景之意。

6、怡园路:怡:快乐,愉快。怡园路横跨学生生活区,意为青年学生生活娱乐,愉悦心情的地方。

7、东晟路:“东”表示方位,“晟”为兴盛、旺盛之意。

8、西望路:“西”表示方位。“西望”与“希望”谐音。